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解码三季报:“黄金内湾”发力,湾区一体化正重塑新动能丨珠三角观察

发布时间: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2024年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 GDP 合计 81350.65 亿元,同比 2023 年前三季度 78146.53 亿元,增加 3204.12 亿元。对广东省 GDP 贡献超过八成。在全国经济大盘中,依旧扮演至关重要的 “发动机” 角色。作为中国经济三大经济增长极,珠三角通过自身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其中,深圳和广州GDP分别以 2.6 万亿元和 2.2 万亿元成绩领跑。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持续释放,传统优势产业受到冲击。

总体来看,当前珠三角正处于从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转型阶段,基础建设、科创资源等优势进一步集聚,黄金内湾沿岸城市爆发出“湾区经济”的发展势能。如深圳在高科技产业和外贸上实现新突破,珠海在信息技术和半导体领域快速崛起。展望未来,动力依旧的珠三角亟须加快东西岸产业资源优化整合,以资源的跨江优化配置化解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向着世界一流湾区目标砥砺前行。

 

 

亮点:

 

“黄金内湾”城市普遍向好,深莞动能强劲

 

前三季度, “黄金内湾” 沿岸城市 —— 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经济增速表现亮眼,增速高于全省(3.4%)。这些城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优势,增速表现相对较好,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其中,深圳以 5.4% 的 GDP 增速领跑珠三角。数据显示,深圳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2%,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更是飙升 13.7%。包括3D 打印设备和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这一数据反映出深圳在科创领域上的 “先发优势”,推动深圳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占据高端位置,这是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

 

东莞紧随其后,以 8793.79 亿元的 GDP 总量和 4.5% 的增速,稳居珠三角经济增速前列。作为制造业之都,东莞近年来在智能制造和电子产业上持续发力,聚焦 “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逐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尤其是华为为龙头的科技企业,利用东莞长期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面对全球供应链重塑的机遇时,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不仅守住了制造业优势,还成功推动了产业升级。如9月10日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HUAWEI Mate XT,48小时内,华为商城显示预约量已超537万人。

 

珠海的表现同样抢眼,前三季度 GDP 增速达到 4.8%,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压器”和 “压舱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2%。珠海以集成电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链布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业分别增长 33.4%、28.4%、15.5%、13.8%、5.4%、4.8%。

 

受益与 “深中通道” 通车以及“工改”利好,中山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 4.1%。 中山近年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比重逐步增加,进一步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了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广州是黄金内湾沿岸经济增速相对较低的城市。当前,正通过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积极应对传统汽车产业下行压力,积极寻求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力争在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近日,广汽集团从珠江新城搬迁至番禺,文远知行WeRide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这是广州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黄金内湾,并快速发展壮大的例证。

 

“黄金内湾” 沿岸城市亮眼表现,彰显出湾区经济的活力。通过抢抓全球供应链重塑机遇,“黄金内湾” 沿岸城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与潜力,充分说明区域产业升级的初步成效。而深圳、东莞等珠江东岸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积累的领先优势,将持续助力珠三角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挑战:

 

广佛肇传统产业承压,新兴产业发力

 

从珠三角各市经济数据看,广州、佛山和肇庆经济承压,GDP增长分别为2%、1.6%、2.0%。从增速看,广佛肇经济正承受压力。但掰开产业看,也能看到多重积极因素。

 

佛山长期以来依赖家电、家具和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1.2%。从产业关联理论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通过产业关联传递到相关传统制造业。近年来,佛山已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佛山统计局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佛山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新动能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0%。但这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主导地位,转型成果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资源投入。

 

广州汽车产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很长时间里,广州都是中国汽车第一城。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为318万辆,连续5年全国第一。广州市统计局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但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已经有一定预判。“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地区之一,拥有华为、腾讯、电子五所、亿航智能、联合飞机、小鹏汇天、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汽集团等和低空经济相关的先进技术企业,区域政产研协同合作大有可为。”广汽集团一高管表示。

 

以建材和五金加工为主的肇庆,虽然近年吸引看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但尚未形成规模,总体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6%。但积极因素表现在,新入库工业企业势头迅猛。据肇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市去年新入库的规上工业企业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同比增长92.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个百分点。要摆脱当前发展状态,肇庆需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附加值提升,并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快对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

 

广州、佛山、肇庆面临的问题,都指向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承压,新兴产业有待壮大这一现状,这也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不可绕开的难题。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业,容易使区域经济受到产业波动冲击。一旦面临市场波动,便会面临较大增长压力。广佛肇应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布局,借助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来提升竞争力,进而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走得更稳。

 

展望:

 

发挥科创集群优势,加快跨江资源整合

 

珠三角东西两岸经济增速温度不同的局面并不是不可打破。

 

近日,南中高速的通车,打通广州、深圳和中山之间快速通道,将加速区域要素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降低区域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要素的流动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深圳的产业资源、广州的金融和服务资源等将更便捷地辐射至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

 

未来珠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随着南中高速、深中通道等一批跨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正逐步提速,可为珠三角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

 

更关键的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实力正在集聚。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百强科技集群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城市群,在全球也是非常突出的存在。

 

受“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辐射,惠州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前三季度,惠州GDP为4196.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广州、深圳乃至香港的大湾区科创力量可借助陆续开通的跨江通道,逐步辐射至珠三角西岸城市。这种区域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将有利于知识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应用,在全国形成一个创新生态圈,提升区域的科技竞争力。

 

面对当前东西两岸发展温差,广州都市圈应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以布局的速度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而对于这三座城市而言,当下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强东西两岸 “同频共振”,即通过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加快“以东岸城市之科创优势,补西岸城市之不足”,进一步优化跨江资源配置。

 

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吸纳优秀的人才。而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需要政策引导和激励。展望未来,珠三角各城市间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尤其在人才引进、科技激励方面,为珠三角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引领地位打下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的优化、产业链的协作以及创新资源的整合,在“湾区经济”的光环下,珠三角发展积极因素正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持续释放。在新一轮区域协同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珠三角前景依然广阔,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南方+记者 朱紫强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在中东教汉语堪比“明星”?| 深度直击中东中文热
下一篇:我在沙特学中文,以“实力”为它“代言” | 深度直击中东中文热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