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汕頭潮陽英歌隊赴新加坡交流表演,當地觀眾:希望多來常來

240-hour Discovery of Guangdong: Worldwide travel influencers dive into Guangzhou Vibe

艺术对话哲学:“问道”——王颖生作品展在上海开幕

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同气连枝 共绘华章 港澳校长“知行吉林”游学开发活动综述

廣東創科啟示錄|科創產業雙輪驅動 政府搭台企業主唱

发布时间:   来源: 香港文匯報
中科賽凌生產的製冷實驗設備。(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帥誠廣州報道)作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省份,廣東已經連續35年穩居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寶座,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6萬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技創新「領頭羊」。近幾年來,廣東不斷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在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等方面大膽施策,着力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沃土。不少科研企業負責人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廣東有寬鬆的科研環境,政府給資金、給政策的「真金白銀」支持,讓企業有坐「冷板凳」的底氣和「後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廣東,不少科技企業的「糧草」,來自政府的風投基金。在中科賽凌(中山)的總部,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數十台精密儀器進行出廠前最後的測試。完成測試後,這批儀器將從這裏運往全國各地航天航空、國防軍工、核工業、汽車船舶等企業。這家年產值2,300萬元的「專精特新」企業,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下屬的中試車間,在北京扎根11年。

政府推動創投輸血潛力初創

「我們搬來廣東之前,廣東的客戶僅佔約20%,大部分客戶分布在全國各地。」公司執行總裁陳卡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到廣東發展,緣於此前遇到一家中山背景的投資機構,「在了解了中山的招商政策後,經過大約半年時間的評估,我們最終作出了搬遷的決定。如今,廣東客戶的合同額比例逐漸提升,已佔到約30%。」

中科賽凌(中山)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卡軍表示,廣東的政策支持,讓企業如虎添翼。(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通過創業投資基金持續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是廣東積極探索、不斷積累的經驗做法。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專門就如何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環境作出規定,提出要突出對重大科技任務的支持,引導各類資本聚力推動原創核心技術、前沿顛覆性技術突破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突出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引導各類金融和資本力量對科技型企業給予從初創到上市的全過程支持。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介紹,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科技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編者註: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之首。廣東不斷推動科技風投創投發展,構建多層次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廣泛帶動社會資本,400億元國家級科創基金落地廣東,500億元省產業科技創新基金集群輻射全省,千億級地市引導基金加快籌建。廣東省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2,600餘家、管理基金數約1.2萬隻,居全國第一;管理基金規模約2.5萬億元,居全國前列。此外,科技保險產品不斷創新,全省科技保險為8.96萬家科技企業提供2萬億元風險保障。

中科賽凌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優先供地科企實現拎包進駐

中科賽凌(中山)去年正式搬入中山翠亨新區一座嶄新的大樓,樓前還預留了大片空地,用於二期擴建。「在北京,土地資源非常緊張,我們十多年間搬了六次家,設備遷移極為不便。而廣東中山的優勢在於土地供應相對充足、成本低,當地政府還主動為我們物色價格合理的土地,極大地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廣東的政策支持細緻到位,資金、場地和產業基金的支持都讓企業如虎添翼!」陳卡軍驚嘆道。

在廣東,不少優越地段的土地資源優先提供給科技型企業,為中小科技企業落戶一路亮綠燈,形成創新企業的集群效應。

為了吸引科技企業落戶,多個城市推出了「拎包進駐」的便利政策:中山通過「拿地即動工」服務,加速企業建設進程;東莞則為優質項目預留了區位優越、連片規模大、半年內即可交付的產業用地;佛山推出「益晒你」企業扶持政策,除了出台全國首部服務市場主體的地方性法規,還成為廣東首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企業的城市。

此外,廣東近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文件,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方面,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特別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在科研領域的大膽投入。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近20年,是全球液晶電視主控板卡的龍頭企業。公司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表示,「2023年,公司享受稅收優惠超2億元,為產品研發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瑞松科技汽車總拼智能柔性焊裝生產線。(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體制機制改革暢通創新環節

廣東省政府還力促科創體制機制改革,助力創新鏈各個環節更加暢通。

廣東近日接連發布《廣東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實施方案(2024-2027年)》等重磅文件,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出招。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表示,這次改革,就是要給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的自由。未來廣東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可以自主決定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甚至無需報主管部門審批。成果轉化的收益,科研人員能拿到的比例更高,獎勵不低於70%。

廣東省科學院則推出了「技術股+現金股」的激勵模式。廣東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顏國榮介紹,「科研人員不僅可以憑借技術入股,還能用現金跟投項目,實現與成果轉化的深度綑綁。」廣東省科學院還推出技術經理人制度,像科技「紅娘」一樣,幫助科研成果找到合適的市場。

成立僅四年的高科技企業——廣東中科諦聽就是這種創新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依託廣東省科學院的光譜技術研究團隊,中科諦聽不僅打破了國內外油液光譜儀市場的壟斷,還憑借「技術股+現金股」模式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佔據國內60%的市場份額,並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廣東扶持中小企科技創新措施

廣東扶持中小企科技創新措施

特稿|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有話語權

有這麼一組數據,充分證明在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發揮了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作用——廣東省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均來源於企業,湧現出華為、比亞迪、格力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企業主動創新不等政策扶持

走進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造工廠,一排排機械人正有條不紊地工作。一面佔據半面牆的大屏幕顯示着該公司的全國設備分布、工單完成率、服務人數等即時數據。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這是一家專注於機械人、機械視覺、工業軟件及智能製造領域研發製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政府提倡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我們企業來說,意味着在高端裝備製造等科技創新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該公司董事長孫志強認為,「科技創新的驅動力來自企業自身的主動作為,而不能單靠政策扶持。」

孫志強指出,企業若只依賴外部資源或政策扶持,而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是難以長遠發展的。他認為,政策的作用主要在於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尤其是讓不同性質的企業在融資上獲得更多的平等機會。

佛山市國星光電總工程師謝志國博士。(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研究院院長謝志國博士也認為,科技型企業更重要的是發揮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光靠等政策。

目前國星光電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與銷售LED器件及組件產品。他表示,公司一直堅持培育自己的人才隊伍建設及技術攻關。「我們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持續加強與香港、澳門等地的高校交流合作,聯合香港科技大學等院校進行科研項目及產品技術攻關。」

「企業離市場最近,創新動力足,針對性也強。企業應該主動創新,這樣將有利於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廣東省政協委員李震霄認為,廣東一直堅持把創新落在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大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健全需求導向企業參與政策

正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介紹,廣東將繼續讓企業在創新中唱主角,在政府創新決策中讓企業多參與,健全需求導向的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完善與科技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有話語權;要在核心技術攻關中讓企業挑大樑,將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中由企業主導的項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賦予企業技術路線制定權,支持企業作為「發包方」組織開展技術攻關。

上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華為騰訊出廣東 香港創科須求變
下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率先立法「資援」研發 保駕護航新興產業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