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匯網
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港區人大代來粵專題調研組今日(3日)進入最後一日,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舉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參與會議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主任郭振華、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廣東省政府副省長劉紅兵、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部長朱文等。專題調研組由組長馬逢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及副組長吳秋北、陳勇等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組成。 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馬逢國講到,港區人大代表團去年到粵西考察,時隔一年再來廣東,發現廣東省有了更大的進步。本次調研中,看到廣東省在兩地聯通、新能源開發、智能家電、醫療衞生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參觀億航公司時,看到的低空飛行器可以為香港發展低空經濟帶來啟示。他提及自己從事文化工作,在參觀藝術中心時深受啟發,認為藝術館外觀設計現代,館藏豐富,講解詳細,是非常好的文化傳播平台。馬逢國希望未來粵港兩地多交流,共同說好中國以及中國香港故事。 李慧琼提到,在本次調研中,廣東省向各位代表展示了全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提到,在本次調研中,廣東省向各位代表展示了全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未來希望兩地能在建設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產業鏈、加快河套地區的共同開發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深化合作。調研組副組長陳勇提到,在香港邁入新時代之際,未來要以結果為目標,深化粵港協同合作,特別是在推動無廢灣區、規則銜接、一車多關、加強13個專班方面加強合作。副組長吳秋北說到,本次調研一個要點就是加強粵港兩地的融合,因此希望兩地政府要積極主動加強對接,同時,對於政策的施工謀劃,兩地要精心規劃,才能真正做到政策落地,民心相通。 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在推動醫療共融方面,有代表提出醫療自由行的提議,可以將兩地的醫療福利互聯互通,方便香港居民在內地養老;有代表針對中醫藥發展,提出建立中醫藥的灣區標準,粵港協手共同邁向國際的建議。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代表建議香港開設更多AI等算法高等教育課程培養人才,並藉助國際聯繫地位增加算料。同時,大灣區內的企業可以藉助香港職業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優質資源,培養專業人才,實行資歷互認,如實驗室可以和香港5所100強大學合作加強研發能力。尤其在智造和氫能的發展上,可利用香港的教育科研優勢,為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港區人大代來粵專題調研組今日(3日)進入最後一日,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舉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參與會議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主任郭振華、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廣東省政府副省長劉紅兵、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部長朱文等。專題調研組由組長馬逢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及副組長吳秋北、陳勇等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組成。 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馬逢國講到,港區人大代表團去年到粵西考察,時隔一年再來廣東,發現廣東省有了更大的進步。本次調研中,看到廣東省在兩地聯通、新能源開發、智能家電、醫療衞生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參觀億航公司時,看到的低空飛行器可以為香港發展低空經濟帶來啟示。他提及自己從事文化工作,在參觀藝術中心時深受啟發,認為藝術館外觀設計現代,館藏豐富,講解詳細,是非常好的文化傳播平台。馬逢國希望未來粵港兩地多交流,共同說好中國以及中國香港故事。 李慧琼提到,在本次調研中,廣東省向各位代表展示了全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提到,在本次調研中,廣東省向各位代表展示了全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未來希望兩地能在建設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產業鏈、加快河套地區的共同開發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深化合作。調研組副組長陳勇提到,在香港邁入新時代之際,未來要以結果為目標,深化粵港協同合作,特別是在推動無廢灣區、規則銜接、一車多關、加強13個專班方面加強合作。副組長吳秋北說到,本次調研一個要點就是加強粵港兩地的融合,因此希望兩地政府要積極主動加強對接,同時,對於政策的施工謀劃,兩地要精心規劃,才能真正做到政策落地,民心相通。 調研組與廣東省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受訪者供圖)
在推動醫療共融方面,有代表提出醫療自由行的提議,可以將兩地的醫療福利互聯互通,方便香港居民在內地養老;有代表針對中醫藥發展,提出建立中醫藥的灣區標準,粵港協手共同邁向國際的建議。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代表建議香港開設更多AI等算法高等教育課程培養人才,並藉助國際聯繫地位增加算料。同時,大灣區內的企業可以藉助香港職業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優質資源,培養專業人才,實行資歷互認,如實驗室可以和香港5所100強大學合作加強研發能力。尤其在智造和氫能的發展上,可利用香港的教育科研優勢,為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