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香港文匯網
廣州港近期攜手廣汽國際開通滾裝出口新快線,助力商品汽車「走出去」。(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小米SU7近日開啟首批交付,引發國人新一輪對國產新能源車的關注。而早前,比亞迪首艘汽車滾裝船「開拓者1號」從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出發,載着逾5000輛國產新能源車遠渡重洋前往歐洲。隨着中國汽車出口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做「船東」,比亞迪在去年初便與灣區船廠廣船國際簽署了2艘7000CEU「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截至去年底,廣船國際成為全球汽車運輸船訂單最多的船廠,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底。
「國輪自造、國車自運」逐步成為現實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數量大幅提升至120.3萬輛,比亞迪以24萬輛排名第二位。在中國汽車熱銷海外市場的同時,汽車運輸船的需求也在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運輸船以往一直被日本和韓國船廠壟斷,但伴隨中國造船、汽車工業的快速崛起,「國輪自造、國車自運」逐步成為現實。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大幅增長,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佔到全球總量的八成以上。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船國際,截至去年底已承接31艘汽車運輸船訂單,躋身全球汽車運輸船訂單最多的船廠,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底。
作為華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船舶企業,廣船國際在2020年便敏銳地發現,全球市場上的汽車運輸船排放標準相對落後,無法滿足汽車貿易快速激增的運輸需求;於是迅速組建研究團隊,僅花了3個月就確定「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的建造方案,搶佔先機。從2021年起,廣船在兩年內實現了從「零」到「世界第一」的跨越。 灣區港口近年外貿汽車出口航線增加,圖為商品車經廣州港出口。(方俊明攝)
廣船汽車運輸船訂單交船期排至2028年
廣船國際在去年初與比亞迪簽署了2艘7000CEU「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預計明年交付。這是比亞迪作為最終貨主訂造的汽車運輸船,將逐步打破被歐洲航運公司「卡脖子」的局面。去年底,廣船還與國際物流公司簽署6艘108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新造船合同。這是汽車運輸船領域首次突破1萬車位的超大型船,不僅標誌着汽車運輸船大型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將強化中國船企在汽車運輸船的優勢地位。
在灣區汽車運輸船建造加速發展的同時,灣區汽車產業的廣深「雙核」格局也正在形成。去年廣州汽車產量連續5年蟬聯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翻一番;而深圳得益於比亞迪的崛起,以年產173萬輛的優勢首次登頂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這一年,廣東汽車產量近519.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近253.2萬輛,均在全國居首。
如今,比亞迪已進入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泰國工廠已奠基,巴西、匈牙利兩大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基地也在計劃建設中。未來2年內,比亞迪計劃陸續投入7艘汽車運輸船進行運營;今年比亞迪的海外銷量目標為50萬輛,明年翻一倍,達100萬輛。
國產汽車「國際化」仍要解決多課題
廣汽集團也發布「1551」國際化戰略,將重點拓展歐洲、亞太、中東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市場,而廣汽埃安首個海外生產基地也已在泰國開工。
隨着電動化、智能化的新汽車時代到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嶄露頭角;但海外市場多變、政策法規、技術門檻等也讓汽車出口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車企尚未形成世界級知名汽車品牌,使得中國汽車「走出去」時依然難以擺脫性價比的標籤。因此,能否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價值是中國車企走出國門亟待解決的課題,而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必將是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和品牌等全方位的全球布局。
(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小米SU7近日開啟首批交付,引發國人新一輪對國產新能源車的關注。而早前,比亞迪首艘汽車滾裝船「開拓者1號」從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出發,載着逾5000輛國產新能源車遠渡重洋前往歐洲。隨着中國汽車出口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做「船東」,比亞迪在去年初便與灣區船廠廣船國際簽署了2艘7000CEU「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截至去年底,廣船國際成為全球汽車運輸船訂單最多的船廠,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底。
「國輪自造、國車自運」逐步成為現實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數量大幅提升至120.3萬輛,比亞迪以24萬輛排名第二位。在中國汽車熱銷海外市場的同時,汽車運輸船的需求也在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運輸船以往一直被日本和韓國船廠壟斷,但伴隨中國造船、汽車工業的快速崛起,「國輪自造、國車自運」逐步成為現實。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大幅增長,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佔到全球總量的八成以上。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船國際,截至去年底已承接31艘汽車運輸船訂單,躋身全球汽車運輸船訂單最多的船廠,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底。
作為華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船舶企業,廣船國際在2020年便敏銳地發現,全球市場上的汽車運輸船排放標準相對落後,無法滿足汽車貿易快速激增的運輸需求;於是迅速組建研究團隊,僅花了3個月就確定「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的建造方案,搶佔先機。從2021年起,廣船在兩年內實現了從「零」到「世界第一」的跨越。 灣區港口近年外貿汽車出口航線增加,圖為商品車經廣州港出口。(方俊明攝)
廣船汽車運輸船訂單交船期排至2028年
廣船國際在去年初與比亞迪簽署了2艘7000CEU「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預計明年交付。這是比亞迪作為最終貨主訂造的汽車運輸船,將逐步打破被歐洲航運公司「卡脖子」的局面。去年底,廣船還與國際物流公司簽署6艘108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新造船合同。這是汽車運輸船領域首次突破1萬車位的超大型船,不僅標誌着汽車運輸船大型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將強化中國船企在汽車運輸船的優勢地位。
在灣區汽車運輸船建造加速發展的同時,灣區汽車產業的廣深「雙核」格局也正在形成。去年廣州汽車產量連續5年蟬聯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翻一番;而深圳得益於比亞迪的崛起,以年產173萬輛的優勢首次登頂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這一年,廣東汽車產量近519.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近253.2萬輛,均在全國居首。
如今,比亞迪已進入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泰國工廠已奠基,巴西、匈牙利兩大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基地也在計劃建設中。未來2年內,比亞迪計劃陸續投入7艘汽車運輸船進行運營;今年比亞迪的海外銷量目標為50萬輛,明年翻一倍,達100萬輛。
國產汽車「國際化」仍要解決多課題
廣汽集團也發布「1551」國際化戰略,將重點拓展歐洲、亞太、中東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市場,而廣汽埃安首個海外生產基地也已在泰國開工。
隨着電動化、智能化的新汽車時代到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嶄露頭角;但海外市場多變、政策法規、技術門檻等也讓汽車出口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車企尚未形成世界級知名汽車品牌,使得中國汽車「走出去」時依然難以擺脫性價比的標籤。因此,能否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價值是中國車企走出國門亟待解決的課題,而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必將是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和品牌等全方位的全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