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灣區構建算力網 香港創科新機遇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人工智能時代,算力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催生新質生產力的基座和引擎。廣東正加快構建全國智能算力樞紐中心,力爭到2025年實現智能算力規模全國第一、全球領先。屆時,廣東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較為完備,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核心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當前,香港正爭搶AI發展先機,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大灣區算力網的構建,將促進粵港澳三地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帶動大灣區全面數字化發展,躋身全國AI技術和產業與國際合作的拉動力和橋頭堡,香港創科發展可望大大受益,加快催生新質生產力,充分利用內地廣闊市場,讓實用課題快速投入市場。

自ChatGPT推出以來,以大模型、生成式AI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掀起浪潮。業界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智能算力需求亦將隨之爆發性增長。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促進數據在大灣區流動是推動粵港澳三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人工智能(AI)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亦正爭搶先機,年初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聚焦AI等領域,提出多項提升算力、推動科研的舉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最快年內投入服務,預計中心2026年初可提供每秒浮點運算三千千萬億次的算力,相當於一小時完成近一百億張圖像處理。有專家形容這是「雪中送炭」,把香港基礎研究工作往前推進一大步。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政府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楊德斌建議試點「港數內地算」,推動香港和內地算力聯動,實現數據中心規模化發展。

背靠內地市場 新技術商用提速

兩地算力聯動,科創優勢有望更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廣東綜合算力指數(集算力、存力、運力於一體的新型算網能力)達67.5,排名全國首位。通用算力方面,廣東省擁有約230個數據中心,合計標準機架數量約62萬個,佔全國9.5%。目前,廣東擁有鵬城實驗室、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廣深超算中心等重大算力設施平台。以此為基礎,廣東將進一步夯實自主算力底座基礎,推動實現內地算力自主可控,強化在全國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數據中心等大型異構算力資源互聯互通、協同調度與高效計算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支撐「東數西算」「中國算力網」等國家重要任務建設。

鵬城實驗室聚集着近30個院士領銜的基礎研究工作室、近2000名科研人才,堪稱國家網絡與通信領域「最強大腦」。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人工智能時代,算力就是生產力。」要像建設電網一樣建立一張「算力網」,既鏈接全國,又面向全球:以鵬城實驗室為總調度中心,北向通過廣東韶關,鏈接全國「東數西算」各大主要節點;南向出口經河套地區,鏈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創新環境。

高文及其團隊不僅在科技上積極加強與香港的合作,還設立相關的大灣區科創基金,助力香港科技界更好受益於祖國良好的科創與產業孵化環境,利用內地的廣闊市場,讓聯合攻關的實用課題快速投入市場。「深港合作,雙向奔赴,互利互惠。」實驗室需借助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加強全球合作,與港一起發展。

去年11月廣東省發布意見提出,要將廣東打造成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並持續加快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帶動提升製造、醫療、教育、金融、科學研究等領域發展水平。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廣東已布局建設多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如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和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並擁有超過1500家的人工智能企業,形成豐富的AI產業集群。

河套率先試點 數據跨境交易額破億

「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數據流動又能保障安全的機制」,是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要求。2023年6月,河套編製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數據交易試點方案》,提出17條舉措,率先開展數據跨境交易試點。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表示,目前,河套實施全國首個數據跨境交易試點,場內跨境數據交易金額已經從500萬元提升至1.14億元。此外,深入推進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融通,引入首家香港數據服務商入駐深圳數據交易所,達成首個香港企業進場交易項目合作。

話你知|「東數西算」工程

以數據算力優化交通運力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標配。圖為觀眾在貴陽數博會現場參觀智慧交管系統。(新華社)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工程共設8個樞紐和10個集群,算力樞紐和集群的關係類似於交通樞紐和客運車站。東部樞紐定位於服務用戶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的節點;西部樞紐致力於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人才金融雙優勢 利港建數據樞紐

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深入地改變生產模式,算力作為一種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新的發展引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剛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是亞太區內的金融、國際貿易及物流樞紐,在基礎科研以及科研人才培養上也有優勢,發展數字經濟有很大潛能,也可以通過科技和金融賦能,與灣區內地城市形成協同合作,從整體上提高大灣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水平。

為推動發展香港數據中心,特區政府近年在支持數字基礎建設、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領先的數據中心樞紐方面發力。作為算力的物理載體,數據中心通過安裝服務器來接收、處理、存儲與轉發數據,需要大量電力支撐運行。張振剛指出,目前AI大模型的算法優化正朝着更加高效更節能方向演化,這正是香港發展數據中心可以考慮的一個重要方向和機會,通過發揮世界一流大學的科研優勢和人才聚集優勢,發展香港的新質生產力。

另一方面,隨着金融業務日益複雜化和數字化,數字金融對算力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張振剛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金融資源,其國際化環境和金融優勢,可以在金融創新及對接全球金融市場方面發揮作用,包括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創新優化服務模式等,與灣區內地城市形成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為灣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

使用全國算力 便利香港科研

「要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忙着推進各項工作,繼續加大「中國算力網」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中心建設力度。

作為實驗室主任,高文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灣區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高文帶領實驗室團隊,投入大量精力,取得豐碩成果:國產自主首個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鵬城雲腦Ⅱ」,擁有每秒百億億次計算能力,相當於52萬台家用電腦的算力之和,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鵬城·腦海」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發布,實現「算力─數據─算法」全鏈條自主可控,並構建涵蓋50餘個合作夥伴語種的多樣化工具集,向全球開源開放;2023年12月,「中國算力網」香港城市節點正式成立。這是鵬城實驗室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合作的結果,意味着香港科學家也可以背靠內地,使用全國的算力,開展科研。

「粵港澳大灣區已站在了科技發展前沿。」談及未來,高文有信心表示和團隊繼續攻克一批國家急需、產業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全球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上一篇:業界聚首深圳 推動粵港澳機場資源融合共享
下一篇:廣州:推動成為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 探索開通港澳跨境航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