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吾城吾歌」灣區民謠夜來襲 多方言民謠歌唱嶺南情懷

Chengdu CATANIA's Tower 2 Debuts Globally: A 222-Meter-High Sky Residence Redefining Global Luxury Living.

时政微观察丨一个多月两次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总书记做了哪些重大部署?

发布时间:   来源: 央视新闻
 
    立夏过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燕赵大地——
    5月10日,考察雄安新区,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5月11日至12日,考察沧州、石家庄等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紧凑的调研行程中,总书记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一个月前,在南海之滨,总书记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二者又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总书记今年两次地方考察,聚焦区域协调发展,饱含深意。

    01.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两次地方考察,总书记都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情况。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他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技术专家刘文富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说:“我们既有当地企业进行创新转化,还吸引了许多外地创新成果在石家庄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石家庄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大好机遇。”
    听到刘文富说园区已承接京津研发生物医药类项目65个,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广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
    “全面落实”“深入实施”都体现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0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徐闻港,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港口,联通广东、海南两省的重要陆岛交通枢纽。
    河北黄骅港,辐射雄安新区、冀中南和鲁、豫、晋、陕、内蒙古等地区,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徐闻港专用码头考察。

    上个月的广东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徐闻港泊位码头,察看船舶停靠、客运转接等,强调要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这次在河北,总书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叮嘱:“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时,同码头工作人员、船务人员亲切交流。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书记两次考察港口,蕴含着对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期望。
    对广东,总书记明确要求——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京津冀,总书记这样部署——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03.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时的重要关切。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4月1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总书记看到乡亲们通过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很欣慰。他对大家说:“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是安置回迁群众的代表性社区。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办事群众、就餐的社区老人等亲切交流。“我一直牵挂着回迁群众,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同就餐的社区老人亲切交流。

    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总书记叮嘱:“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经过6年的建设,雄安新区约12万群众喜迁新居,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陆续汇集,首批4所疏解高校、2家疏解医院确定选址,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项目建成移交新区,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累计达140余家……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的样貌日渐清晰。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殷切期待。


△2023年4月7日,处于试运营阶段的白洋淀“水上巴士”项目画舫船在白洋淀内行驶。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罕见。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放眼今日之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铺展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画卷。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上一篇:根在湾区丨香港“新农人”把江门蔬菜卖往世界
下一篇:第三届“超越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开幕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