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同步举行!这场科学盛宴时间定了

赵乐际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民生为本 上海建设宜居城市

九寨沟.冬

九寨沟·秋

成都锦江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粤港澳同步举行!这场科学盛宴时间定了

发布时间:   来源: 广东发布

11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介绍论坛整体情况和筹备进展情况。本场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

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

将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行

//

邓鸿介绍,2021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总书记致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贺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大湾区科学论坛作为广东保留的唯一一项省部级论坛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相关分论坛和特色活动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行。

//

50多位重要科学家

确定出席

//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亦乐介绍,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定于12月6日—8日举办。本届论坛以“智创湾区产研共融”为主题,涵盖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及特色活动。12月7日上午,开幕式和主论坛将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粤港澳政商学界代表及海内外知名学者将参会,图灵奖得主、院士、龙头企业负责人将发表主旨演讲;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同步举办多场分论坛与特色活动,聚焦前沿技术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本届论坛正按高端化、精品化、开放化目标推进筹备,目前已确认50多位重要科学家出席,其中两院院士39人、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6人。论坛突出前瞻性科技创新引领,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与“卡脖子”难题,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论坛围绕推动绿色能源与科技创新双向融合,将举办能源体系建设、碳中和、海洋科技等分论坛;围绕提供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思路、新方法,将设置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系统与产业创新应用、低空经济等分论坛;围绕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将组织科技文明与共建幸福、女科学家、人才高地等分论坛及“科学有Young”等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围绕集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将开设科技金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数字生命与健康等分论坛,助力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将继续秉承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的理念,继续举办“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为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搭建精准匹配的合作平台。

//

广东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

跨境拨付至港澳

//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依托粤港、粤澳科技创新合作专责小组工作机制,深化三地要素、平台、项目、人才对接融合。广东率先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6亿元,个税优惠、人才签注等政策落地,河套一号通道缩短跨境通勤时间,“科汇通”业务及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扩容等举措,为三地创新合作扫清障碍。此外,广东加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布局,支持“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打造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落地多项港校科研项目,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向港澳开放,共建多个国际合作基地。

广东持续打造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品牌,推动重点研发计划向港澳开放,实施联合资助计划,建成3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未来将支持港澳机构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携手建设国际学术期刊、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广东正制定与未来产业布局相关的政策措施,聚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先进核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等领域,加快突破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通过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场景拓展等,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催生未来产业新赛道,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

中国科学院已在广东

布局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海表示,自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已连续3届担任大湾区科学论坛指导单位,2025年作为第4届仍将深度参与。在论坛环节中,中国科学院将在开幕式发布在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报告,目前已在广东布局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今年5个即将投入运行,另有5个正在建设,这些“国之重器”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中国科学院将继续举办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7个重点领域,组织下属33个研究所的123个项目参与对接,促进产学研融合。

去年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与广东企业签约的12个项目已落地见效,投资6.7亿元,覆盖岛礁能源保障、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部分项目已在多地示范推广,成为院省协同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典范。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与广东省科技厅深化机制性对接,围绕前沿领域组织逾30场对接活动,超50家科研院所、800余家企业参与,推动双方合作近300项,合作金额超10亿元,有效拉近了科研团队与企业的距离,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广州“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排名跃居全球第6

//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谢明表示,广州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国内首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会城市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冷泉生态系统等两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启动,成为全国唯一集聚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6。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工业软件、新型显示、汽车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中望龙腾、TCL华星、广汽集团等企业的相关产品与技术领跑行业。广州经营主体突破420万家,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超50%,“创新联合体”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广州地铁相关创新联合体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50多项科技项目精彩亮相,“海马号”水下机器人深海取火、“广州造”力箭一号运载带火箭全运标识上太空等技术成果应用,让市民直观感受科技魅力。广州已出台未来产业相关实施意见,聚焦六大领域及多个新赛道,将通过完善“1+6+N”政策体系、强化项目牵引、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生态四大举措,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南沙累计立项19个

粤港澳联合攻关项目

//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岳阳表示,南沙高标准建设科学城,联合多地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梦想”号钻探船等“大国重器”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推进,筑牢创新“硬件底座”。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攻关项目,近1800台/套高精尖仪器开放共享,港科大(广州)等高校培育众多科创项目,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为港澳提供海量算力支持,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吸引数十家企业入驻。

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远超全国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自动驾驶“试验场”、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布局领先,医疗领域多项首例技术应用落地,汽车、船舶等产业产值转型提升。南沙构建“1+2+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建成深水科考码头等设施,海洋生产总值占比显著,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成熟,海洋能源与智能装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通过集聚高端人才、设立专项基金,推动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全力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民生为本 上海建设宜居城市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