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9月17日电(记者 奚金燕)17日记者获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已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将进入正式运营期,开启高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17年10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获批筹建,成为全国第11个、浙江首个创新基地。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筹建以来,义乌坚持以“一体两翼三驱动”为总纲,全力打造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实施与应用、国际标准化合作、标准化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推动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的建设与发展。
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构建以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义乌市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与基地“四位一体”标准化运行模式,高度集聚标准化相关机构,提升标准资源供给。推动制定了国家标准114项,行业标准84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28项,地方标准及规范23项,团体标准20项,在服务重点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健全了资金奖励激励政策,近三年共计兑付奖励资金2600余万元。
在标准化实施与应用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开展“标准进市场”提升市场经营户标准化意识,筑牢市场繁荣,推动市场转型升级;举办中小企业标准化(国际)大会、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金砖国家标准化国际交流研讨会、化妆品国家标准技术研讨会等20余场标准化活动,极大促进了国内外的标准化学术交流。
在标准国际化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提出了1项ISO国际标准提案,同时积极引导相关团体联合外商开展11项“一带一路”小商品团体标准研制(完成1项,在研10项)。
在标准化服务新模式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搭建“线上+线下”技术标准公共服务、“传统+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内+国外”标准化交流发布“三大平台”。目前线上平台收录国内、国外标准题录1668262条,国家和行业标准电子文本库167152件,为该市提供标准化公共“一站式”服务。
专家组采取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质询和现场考察等方式,经讨论评议,认为该创新基地已完成了筹建任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地运行机制,具备了稳定运行的条件和能力,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该基地要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瞄准世界小商品标准化需求和短板,强化小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国际化,突出特点、形成优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