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改革開放「0001號」外商、泰國首富謝國民談中國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是以人為本」

发布时间: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辭舊迎新之際,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在新冠疫情後第一次回到故鄉廣東汕頭,在接受GDToday記者獨家專訪時,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拿出足夠吸引的政策,像當年改革開放初期給予「特區」的政策,讓全世界的優秀人才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才。「也就是‘高人共用’,請全世界的‘高人’為我們中華民族來用。」 

短短一個月後,在泰國正大集團辦公室內,再次面對GDToday的鏡頭時,謝國民深有感觸:「今天的中國發展得很快!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對於我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抓住這樣的機遇。繼續開放,接受變革,不斷創新。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

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正大集團的掌舵人,謝國民身上有很多標籤,泰國首富、飼料大王、農牧巨子、中國僑商會會長、兩次獲邀登天安門城樓觀禮等等,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就是「0001號」的代碼。

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次年,中國頒布了第一個利用外資的法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謝國民聞聲而動,正大集團投資1500萬美元,聯合美國康地集團在深圳成立了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1981年獲深圳市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編號為「0001號」,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在華投資的外商集團。

那一年的深圳,是個只有1.2萬人口的南方邊陲小村莊。別人看到的貧窮和艱苦,在謝國民眼中,卻是未來無限的機會和可能性。

及後波瀾壯闊的40多年大潮中,謝國民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抓住這個機會再沒有松過手。

GDToday:作為首位投資中國內地的外商,很多人不明白您當時的勇氣和信心來自哪裡?

謝國民:我父親一直看好中華民族一定會復興,一直跟我們說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祖(籍)國發展。他對中國感情很深,而且很有信心。

GDToday:除了家國情懷外,也是您獨具投資眼光。

謝國民:我記得在深圳住的是當地政府的招待所,沒有熱水,洗澡只能用很小的熱水壺。很多人都覺得這麼落後,怎麼我會那麼大膽?但我會想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不那麼繁榮,不那麼先進,所以才充滿機會。而且,中國有10多億人口,市場這樣大。

我們之前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有過成功的投資經驗。中華民族勤勞聰明,不用教都會做生意,加上改革開放敞開大門,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最現代、最高科技的農業引進中國。

GDToday:那您最早給深圳引進了什麼?

謝國民:當時國內都是養雞,我就讓大家養雞。我在深圳提出「一個人養一萬只雞」的想法,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我們在泰國就是這樣做的。這個目標怎麼實現?第一個,靠標準的雞棚,第二個是專業的服務隊伍,比如打疫苗,第三,用我們最好的飼料來養最好的雞種。所以我在深圳最早辦的是飼料廠,但也有養雞場,就是要讓農民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專心養雞,而飼料、配送等就是我們來提供。所以,引進的可以說是資金,也是技術、理念。

GDToday:後來您也相繼拿到了珠海、汕頭的「0001」號外資企業營業執照。從「0001」號到目前在中國擁有600多家企業,您親歷了中國改革開放45年的進程。您如何評價?

謝國民: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舉世矚目。我認為,一方面在於鄧小平先生等歷屆國家領導人的英明領導,解放思想,大膽試驗,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以大無畏精神謀求發展;另一方面有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敢於擔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發展。

從思想解放到創辦多種所有制的企業模式,從落後生產力發展到先進生產力,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封閉經濟體到開放經濟體,改革開放為中國今天獨具特色的經濟體系奠定了基礎,也刺激了世界經濟的增長。

作為親歷者,正大集團無疑也是受益者。正大集團在中國的投資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回報。

GDToday:您認為「改革開放」的未來會是怎樣?

謝國民:中國改革開放45年,前半段主要培養人才,同時為後面的快速發展打下基礎;後半段,中國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科技力量、基礎建設、人才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成為世界強國;未來20年,中國的創業機會將比以前更多。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下去,她的精神內核與45年前相比並沒有改變,就是繼續開放,接受變革,不斷創新。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守正創新

歸根到底就是以人為本

1968年,29歲的謝國民從父親謝易初手上接任總裁,成為正大集團的掌舵人。旋即,年輕的謝國民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將資本和經營分開;二是開拓新領域,走向國際。前者,通過引進先進人才和管理機制,讓謝氏家族避免了「企二代」接班難題;後者,開啓了正大集團跨國企業之路。

今年9月,第21屆福布斯全球CEO大會在新加坡開幕,謝國民被授予馬爾康姆·福布斯終身成就獎。面對外界「商業奇才」的評價,謝國民認為自己只是不斷在「既有基礎」上創新。

事實上,農民富起來,就有購買力,就能帶動整個經濟發展——這樣的「守正」和「創新」,在謝國民的商業版圖繪畫過程中從未改變,從開始到後來,從泰國到全球,使正大集團儘管也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等危機,但總能化「危」為「機」。

GDToday:在您接掌這55年來,正大集團的發展一直為外界關注。您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謝國民:創新。不管是農業、工業、銷售、零售商業,我們都是向全世界最先進、最成功、最現代化的國家或地區學習,然後把這些最先進的經驗、技能結合到要開發的項目或拓展的國家市場中,讓這些項目或國家能在這些知識里學到,創新性地用到,這是成功最重要的一環。

GDToday:就是不斷找一些領域優勢與地區機遇進行捆綁,去挖掘新的商機。

謝國民: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正大很早開始代理全世界幸福牌摩托車的銷售。(上世紀)80年代,多數人只有自行車,雖然「幸福牌」摩托車速度慢、款式老舊,但作為運輸的交通工具就已經很好。所以,很多華僑從海外回國時都會帶回一輛摩托車。於是,我想了一個變通的辦法:讓購買摩托車的人把錢從國外匯到香港,等錢到賬後在國內取貨。這種銷售方法省去了華人華僑從海外帶車回國的麻煩,也讓有華人華僑的國內親屬能夠方便買到摩托車。結果,廣告一出,2萬輛摩托車當天銷售一空。

後來,上海市問我能不能索性參與生產摩托車。我想著,當時日本本田的一種摩托車因為比較笨重、耗油多一點而被「淘汰」了,但這種車最適合中國農民爬山、運輸,於是我索性申請技術授權。這樣我們可以學到如何生產、維修以及改良。

結果,曾經不被看好「幸福」牌摩托車,變成了暢銷產品。正大也由此進入了摩托車及汽車生產行業的新領域。

GDToday:切中需求的創新點子就是關鍵。在守業和開拓過程中,您有沒有遭遇什麼難關?

謝國民:亞洲金融風暴,銀行怕我們還不了借貸,對我們也進行了凍結。結果最後賣掉了泰國蓮花超市大部分股份,換取現金流。這裡是兩個原則,一是從農業到食品業都不要動,這是我們的祖業、根基;二是超市是我們新創的事業,賣掉就夠了。另外,我們還要集中力量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當時已經有家樂福和沃爾瑪進入中國,只要我們停了,我們就滅亡了。

GDToday:這有點「賭」的性質,需要大智慧。

謝國民:所以,我們可以到全世界去創新、去發展,但我們缺的是從全世界招進人才,歸根到底,還是要以人為本。

在工業4.0時代,儘管有高科技、AI、數字化等技術,讓機器人實現簡單的、機械的工人勞動力,但也必然會同時衍生很多我們今天想不到的行業出來。人,就是要積極面對這些變化,做更聰明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出台足夠吸引人才的好政策。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總人口超過7000萬,必須要拿出足夠吸引的政策,像當年改革開放初期給予「特區」的政策,讓全世界的優秀人才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才。也就是「高人共用」,請全世界的「高人」為我們中華民族來用。

「#一帶一路」

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對泰國大有好處

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後,泰國政府積極響應,提出興建從首都曼谷到羅勇府的高鐵。

對此,正大集團建言獻策,大力支持,包括出資投建泰國高鐵「曼谷—芭堤雅—羅勇」線,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計劃高效對接等。

謝國民很清楚,投資鐵路基本是個「虧本買賣」。但他認為,眼光要放長遠。「等到高鐵建成了,不僅能帶動泰國發展,還能促進泰中兩國,以及東盟其他國家的合作。」

在兩次接受GDToday記者專訪時,謝國民每每提及「一帶一路」,總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認為這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景帶來更多光明,為沿線國家人民和國際社會帶來更多福祉。

GDToday: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作為共建夥伴,泰國推出「東部經濟走廊」(EEC)發展規劃。據我們瞭解,您向泰國政府提出了不少建議。

謝國民: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非常偉大,是影響全世界的創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途徑和方略。習近平主席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真正造福全人類。

基礎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特別是物流、人流,當中離不開運輸。於是,我向泰國政府建議,向中國設立經濟特區學習,在東部沿海設立東部經濟走廊國家級經濟特區,從曼谷到東海岸連起來,能佔泰國GDP的70%。同時,國家要對這個東部經濟走廊出台特殊優惠的配套政策,吸引世界各個國家的精英人士旅居、生活、工作、投資、創業。

GDToday:配套政策包括了「道路」,高速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的連通。

謝國民:不僅建高鐵,還有三個飛機場、兩個深水碼頭,用高鐵連接,把曼谷與整個東海岸經濟走廊特區連起來。整個配套都要很齊全,把工業、高科技、商業、旅遊業都帶動起來。

GDToday:眾所周知,投資鐵路絕大多數都是虧本生意。您一向精於計算,不擔心會虧錢嗎?

謝國民:我知道,這個投資很有可能會虧本。但未來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大家可以把力量聚在一起,取長補短。所以我就找有前途、有能力的公司,跟他們配套,他大股東、我小股東都可以。這樣的佈局能使泰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而奠定了東盟中心點的位置。

#回哺家鄉

企業家回鄉投資是把利潤與老百姓共享

2023年的尋根之旅,是謝國民在新冠疫情後第一次回到故鄉汕頭。他帶領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和其他家庭成員,重游故土,這也是謝國民家庭組團來訪汕頭成員最多的一次。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謝氏家族積極參與祖國建設的同時也熱心家鄉教育和公益事業,先後捐資興建澄海華僑醫院、華僑中學、華僑小學、蓬中華僑學校、謝易初中學、正大體育館等,贊助潮汕星河獎基金,設立獎教獎學基金等,累計捐資超過億元人民幣。

謝國民相信全面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也相信海外華商同圓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GDToday:在新冠疫情後第一次回到故鄉汕頭,您感覺怎麼樣?

謝國民:汕頭與我四年前看到的又有了很大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城市街道很整潔,大家的精氣神都很足。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雖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我看到汕頭這樣的面貌,感覺不管有沒有新冠疫情,汕頭都已經做好了要騰飛的準備。因為汕頭本身就具備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加上汕頭人骨子裡的勤奮和創業精神,使得這個地方發展到這個時期,必然面臨改革、換代、創新,再出發。我對汕頭的未來充滿信心。

GDToday:您和您的家人長久以來熱心廣東尤其是汕頭的建設,在促進廣東對外交往等方面做了許多貢獻。這次又特地把下一代帶回來,是有什麼深意嗎?

謝國民:不忘故土、感恩報本是潮汕文化精神所在。潮汕籍的企業家遍布全世界,如果大家都回來,這股力量就不得了了。但有的企業家會有顧慮,覺得回家鄉投資興業是在「賺家鄉的錢」,我就跟他們說思想要開放。我們不是靠「剝削」家鄉的老百姓賺錢,而是通過創新、高科技的運用來使企業獲得利益,把家鄉的蛋糕做大了,然後回饋給政府、給老百姓這有什麼不對?這就是靠創造力把錢賺了,再與大家共享。

這次來,我就是要把潮汕人感恩報本的這種精神和美德傳給我的後代,讓僑三代僑四代都能來反哺家鄉。

GDToday:您覺得廣東或者是汕頭未來有哪些產業可以與泰國的發展更好對接?

謝國民:從國際成功經驗看,德國通過發放銀行貸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日本依靠商社的力量,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未來20年,我們要考慮通過什麼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

目前廣東的基礎設施,比如高鐵、機場、人才、技術、信息等各方面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如果進一步制定更加積極的扶持政策,比如可以考慮一些對青年創業項目的扶持,從設計、第一桶金投放、效果評估、聯繫大企業、引入投資、投入市場等一整個閉環,促使更多微小企業,甚至是大學生項目能「長大」,激勵個體迸發創新的潛能和技術,激活市場,將會培養出更多成功的民營企業或者項目,成為帶動和支撐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GDToday記者趙楊謝苗楓曾湘星何懿鑫

拍攝:曾湘星

剪輯:秦少龍曾湘星

發自廣州汕頭曼谷

上一篇:《思无邪集——范曾自书联语》新书发布暨甲辰范曾诗文书画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获评“中华老字号” 罗浮山国药瞄准西南市场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