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58%來港外資 看好灣區商機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匯網
● 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業務發展)蔣學禮(左)和大灣區業務發展主管黃楚峰昨舉行記者會並發表調查報告。香港文匯報記者蔡競文 攝
首三季涉灣區受助公司比率
首三季受助公司市場排名
首三季受助行業排名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周曉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一日千里,既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及龐大商機的區域,也是香港能夠吸引外資到來的重要誘因。香港投資推廣署昨發表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外資企業來港投資的各項因素中,基於大灣區發展前景而進駐香港的比率有增加趨勢,該因素由2019年的46%,增加至今年的58.1%。投推署助理署長(業務發展)蔣學禮昨表示,疫情是香港引入外資的最大障礙,但仍不減外資來港熱忱,料此趨勢仍然持續。

投推署:疫情雖有障礙 仍無阻趨勢持續

蔣學禮昨在記者會表示,投推署在2019年1至9月,協助了404間外資企業在港設立及擴展業務,其中有186間外資企業表示大灣區是投資香港的原因,佔總數約46%;去年起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來港的外資企業總數目減少,但在來港的外資企業中,基於大灣區發展前景而投資香港的公司的比率,則有增加趨勢,去年同期和今年同期署方分別協助了258間及260間外資企業駐港,表示大灣區是投資香港的原因的企業分別有115間及151間,比率分別是44.6%和58.1%,反映大灣區發展對香港引入外資扮演重要角色。

創科行業 連續三年第二多

進駐香港的外資主要來自對香港有策略重要性的行業,蔣學禮指,2019年首9個月就有運輸及工業(28間)、創新及科技(26間)、金融科技(23間)、金融服務(23間)及旅遊及款待(23間),而2020年同期包括商業及專業服務(20間)、創新及科技(19間)及金融服務(17間),2021年同期則包括財經及金融事務以及家族辦公室(31間)、創新及科技(25間)及金融科技(19間)。

初創氣氛帶動家族基金來港

受助公司來源分布方面,2019年首9個月主要有內地、美國、新加坡及台灣;而2020年及2021年的同期主要有內地、美國及英國等。

家族辦公室是在今年被首次分類的行業,過去一般都被歸納為金融相關行業,這些家族辦公室都傾向尋找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例如初創企業。

蔣學禮補充,署方整體協助外資企業駐港數字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隨着網上會議興起,署方有舉辦更多網上推介會,而今年的創業節反應亦相當熱烈,相信明年外資來港進駐的情況仍會暢旺,估計趨勢會持續下去。

九千外企 地區總部增3%

據投推署統計,2021年境外公司在香港的數目達到9,049間,是有紀錄以來最高,比2017年的8,225間增加了10%;而2021年地區總部在香港的數目也達到1,457間,較2017年的1,413間增加3%。蔣學禮指,這些企業的母公司主要來源地包括內地、日本、美國、英國及新加坡。

蔣學禮認為,香港之所以能吸引外資進駐的原因,主要是香港為最具國際化的商業樞紐、簡單稅制及低稅率、「一國兩制」下的普通法制度和獨立司法機構、通訊運輸及其他基礎設施,還有資訊的自由流通性等。此外,香港是大灣區最具國際化的商業樞紐,坐擁龐大的生意網絡,是進入大灣區的最佳門戶,進駐香港的企業亦可同時向外拓展業務,因此不少內地企業都會先進駐香港作為地區總部。

初創企業4年增68% 不乏英美印資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香港近年大力投資創新科技,創科企業生態環境逐漸完善,已吸引到來自美國、英國和印度的創新企業來港創業。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業務發展)蔣學禮昨引述2021年香港初創企業統計調查指,2021年香港初創企業達到3,755間,比2017年的2,229間增加68%;而受僱人數也達到13,804人,較2017年的6,320人大增118%。

調查顯示,初創企業創辦人的來源地主要來自香港(66%)、中國內地/美國/英國和印度等(28%)以及回流港人(7%)。初創企業中,金融科技公司數目超過600間,其他業務包括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物流科技、專業或顧問服務、資訊/電腦及科技,還有設計行業等。

蔣學禮指,香港有強大的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網絡、一系列由政府支持的計劃,而且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天使投資者及創業基金投資者,因此香港的初創生態環境近年得到急速發展。

【特稿】駐港外資:灣區雙優勢 商機續發掘

 
 

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產生支撐作用,而香港亦充分發揮在「一國兩制」下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優勢,並成為外資進入大灣區的重要門戶。近年進駐香港的外資企業包括不少創新產業、金融科技及財經金融等,有成功進駐香港的企業表示,大灣區結合了香港金融優勢和內地實體經濟的優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在,將會繼續投放時間進一步發掘這個市場的機遇。

創意產業企業:內地市場 專注灣區

設計啟德體育園的國際建築設計公司博普樂思(Populous)高級主管兼總監Richard Breslin(圖)認為,香港為博普樂思提供了進入亞洲市場的機會,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的門戶城市。透過啟德體育園項目,該公司在亞洲的知名度獲得提升;通過香港,更加接近一些希望開拓的亞洲市場,例如韓國和日本。這次為啟德體育園設計的機會,讓公司在亞洲建立了品牌名聲。

他補充,對於中國內地市場,該公司正嘗試專注於粵港澳大灣區並發掘其商機。在過去一年,該公司投放了不少時間進一步了解這個市場的機遇,將會繼續這方面的研究。

金融科技企業:港匯人才 生態多元

落戶香港科學園的加拿大保險公司Intact高級副總裁及董事總經理Karim Hirji(圖)表示,在科學園能與志同道合的公司聚首一堂,盡享協同優勢。Hirji道,香港匯聚優秀人才,而且毗鄰中國內地的世界級研究中心。在全球百大學府中,香港有四所大學上榜,這裏更雲集頂級AI公司。

Hirji又指,亞洲提供了另一個AI人才來源,將擁有不同工作經驗、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帶到該公司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多元的想法。進駐香港不到一年,Intact的AI專家團隊已經增至25名,當中包括數據科學家和AI軟件開發人員,並打算於2020年12月開設第二個據點。

萊坊:星洲外資轉移來港

今年6月加入英資測計師行萊坊、擔任大中華區投資部董事的黎遠亨表示,他加入萊坊其中主要目的是開拓大灣區的內地市場,未來並將以此為基礎,期望能於內地其他城市有更大發展機會。

他舉例,過去新加坡在功能上與香港類近,但近年隨着大灣區概念的出現,令香港多了一重優勢,部分基地在新加坡的外資公司因而選擇轉移來港發展,包括私募基金、家族辦公室、地產投資公司等。他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這類現象較之前增加了一成至一成半。

不過,他坦言最近內地對科技行業、教育、房地產等加強監管,削弱外資意慾,但長遠而言,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公司因大灣區前景而來港擴展業務。

德勤擬辦大灣區創新訓練營

粵港澳大灣區商機大,外資企業積極在港部署以尋求發展新突破。德勤中國將於明年5月在深圳舉辦首屆「大灣區創新訓練營」項目,冀促進大灣區人才在金融、科技創新、專業服務等領域互動和交流。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曾順福昨於記者會表示,希望通過多元創新的活動,為大灣區重點領域輸送更多人才資源,助力培養更多未來領袖,最終實現賦能大灣區發展的目標。

港商致力融入「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發展建設。香港工業總會總裁老少聰昨在同一場合指出,根據工總去年調查,估計現時約有1.4萬家港資廠商在大灣區營運,對區內經濟和產業發展有一定影響力。工總旗下不少會員都表示,願意研發自主品牌,由外銷歐美轉為內銷內地市場,積極迎合「國內國際雙循環」。

詳析11地區發展趨勢

訓練營將為參加者安排企業參訪、交流工作坊等。訓練營項目將每年在大灣區11個城市輪流舉辦,參加者需為35至50歲的企業未來領袖或管理者,今期訓練營的報名截至日期為12月31日。

上一篇:深港少年參與大鵬自然課堂
下一篇:绿色·低碳·领跑:第27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