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郑州9月16日讯(记者 佟明彪)9月15日,作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线下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约车安全保障”分论坛在郑州举行。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嘉宾围绕“新动能、新安全、新出行”的主题,分享了网约车安全保障的新特点,新技术和新思路。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综合处处长唐鑫在论坛上提出,网约车作为近几年的新生事物,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企业一定要将网络安全打造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好网络安全的企业责任。
河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蔡新民介绍称,截止2019年底,河南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3493万人,约占全省网民的40%。他同时提出,网约车在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对此他建议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网约车管理的政策制度,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制度探索,同时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合规采集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等问题,网约车运营平台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行业自律,成立各级行业协会,为政府、企业和从业者搭建桥梁,配合政府监管,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冯献彬提出,网约车企业要把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和信息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落实技术防护措施,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要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上加大投入,促进网约车行业的良性、依规、有序发展。
在谈到如何筑牢车联网安全防线的具体措施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利用缺陷挖掘漏洞进行攻击是网络安全永远的命题,因此必须要通过构建主动免疫防护的新体系,来筑牢网约车的安全防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建议,要重视密码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尽可能将数据安全、接入安全、执行安全等与密码绑定。
在论坛上,滴滴出行、广汽如祺、上汽享道等多家网约车重点企业代表也分享了各自的安全运营体系,以及自身在发展转型、国际化开拓、安全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