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展示书法魅力,书写时代精神!《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今晚开播

发布时间:   来源: 央视科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精心策划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节目将于2025年3月23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开播,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第一集邀您共赏甲骨文、熹平石经以及中国印等三组作品。

一集节目邀请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吉林大学丛文俊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陈志平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现场书友书写“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出自《汉书·王吉传》,既是对中华大一统的赞美,更是今天时代精神的写照。

最早的成体系汉字:甲骨文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距今3300多年。自1899年发现以来,迄今已见甲骨总量超过16万片,单字数量约4400个。甲骨文记载了殷商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它的发现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打破了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说法,将中国的文字历史往上推了将近1000年。

甲骨文虽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但已经展示出汉字书法之美。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竖写,右起,向左行,这就形成了中国书法稳定三千多年之久的章法和书写形式。而表意文字所产生的想象力、笔画结构的稳定性及丰富性,让书法的产生具备了基础。


现场书友用甲骨文、篆、隶、楷、行、草六体书写

东汉官方石刻“教科书”:熹平石经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始刻于东汉熹平年间的熹平石经既是汉隶经典代表作,更是中国官方刊刻石经之始。由蔡邕等人奉诏正定经本文字,将《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公羊传》等七部儒家经典,以隶书写成,刻于46块石碑之上,并立于洛阳太学门外,是东汉官方石刻“教科书”。然而,由于遭到战乱等,目前仅能看到部分残石及拓片。

熹平石经字体结构方正,字形规矩,点画排列匀称稳重,刚柔相济,优美雄浑,雍容华贵,代表了汉隶的标准写法,展现了庙堂之气。

演员王仁君和查文浩演绎蔡邕刊刻熹平石经的故事

方寸间的山河:中国印

印,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刻画在陶器上代表家族或者氏族的印记。目前能够见到最早的实物印,是商代的三方青铜印,青铜印的内容可能表示的是某种族徽。

汉代以后,印大量地普及,无论是公用、私用,从帝王、官府,一直到私人书信往来都要用印。陕西西安韩家湾发现一枚“皇后之玺”,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而一枚拥有26个面的“三朝老丈人”印,又写满了怎样的历史故事?

从北宋开始,印章以文人印记的方式进入书画,并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特的印学,诗、书、画、印融会一体,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审美体系。

演员王斑倾情讲述《印迹三千年》

翰墨传新韵,丹青阅中国

《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每集90分钟,共6集。节目以全新视角打开笔墨世界,不仅聚焦马王堆帛书、熹平石经、石门十三品、《平复帖》《洛神赋十三行》《万岁通天帖》《淳化阁帖》《赤壁赋》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从古文字中溯源书法,从碑刻手卷中品读书法;更深入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宝鸡周原、山东曲阜孔庙、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陕西西安碑林、甘肃敦煌六大书法胜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体悟书法,于黑白虚实间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根脉,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上一篇:崔景哲工笔画展在潍坊开幕
下一篇:云 南 咖 啡 ,何 以 代 表 中 国 ?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