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廣東創科啟示錄|放權給利貼心服務 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大公報 記者盧靜怡、黃寶儀、李望賢、毛麗娟、郭若溪、胡永愛)專業技術人才近1000萬,研發人員數量連續七年全國第一,全職在粵的「兩院」院士193人……這些亮眼數字是撐起廣東人才強省、創科強省崛起的堅實基礎,成功背後是「視人才為珍寶」、打造全鏈條精細化人才服務體系「慢工出細活」的匠心精神。

不斷以政策突破帶動體制機制創新,持續強化人才激勵機制,不斷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鬆綁……廣東的成功經驗十分寶貴。對昋港來說,如何將基礎研究、國際化等獨特優勢,轉化為集聚人才、推動創科的動能,值得認真思考。

「視人才為珍寶,關鍵是要讓人才有用武之地,讓珍寶綻放光彩。」近年來,廣東持續創造各類平台和機會,打通人才價值實現的通道,讓各類人才在研究探索創新時擁有足夠舞台,在成果轉移轉化中獲得應有收益。10月1日實施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更是明確提出賦予科技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讓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實、塔身更強、塔尖更高」。

引得來/研發人員10年翻一倍

「東西南北中,創新創業來廣東」!近年來,廣東從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改革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優化外籍人才創新環境等,不斷推出政策「組合拳」吸納全國、全球英才。

過去10年,廣東研發人員數量從2013年的65.24萬人,提高到2023年的135萬人,約佔全國1/7,連續七年全國第一。目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接近1000萬,居全國前列;其中高層次人才接近百萬,全職在粵的「兩院」院士已達到193人。「院士可以說是站在科研金字塔塔尖的人、各領域技術創新的領軍人物,既能引領當地科技產業創新,也能帶動高水平人才、項目聚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高天明認為,廣東院士數量顯著增加,得益於其經濟基礎、科研能力以及靈活的人才政策支持。

向上,廣東積極向全球高層次人才拋出橄欖枝,提升國際化人才的聚集效應;向下,廣東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推動他們在基層紮根,帶動更多本土人才成長,形成上下貫通的人才梯隊,從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到青年拔尖人才,這些科研工作者構成了廣東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力量。

留得住/人才友好型城市拴人心

近年來,吸引眼球的「搶人大戰」不時上演。想真正留住人才,關鍵要靠硬實力和好服務。一方面必須能夠為人才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和平台,另一方面還要做實做細人才服務保障工作,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雙管齊下才能實現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其中,作為科技創新之城的深圳,不僅努力為人才來深求職、落戶等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務,而且大力繁榮發展城市文化,用心涵養城市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精心為體育休閒、戶外運動創造條件,朝「人才友好型城市」不斷邁進,打造出人才宜居宜業宜創的良好環境,都在提升城市對人才的磁吸力。2024年11月1日,深圳將迎來第八個「人才日」,並將在會展中心舉辦為期一天的專場招聘會,屆時現場將提供超過1000個崗位,為科技領域求職者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用得好/助人才迸發創新活力

相較於服務保障、良好的生活環境,一個公司能不能壯大,事業能不能發展,才是真正決定人才會不會選擇在一個城市長久紮根的關鍵。

「廣東城市為科技人才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尊重和支持。」作為「90後」的廖礦標對廣東的科研環境印象深刻。《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特別提及,科研人員除了做基礎研究,還能通過產業化實現科技創新。用人單位應當為科技人才提供開展科研工作所需的啟動資金、儀器設備、場地、科研助理等基本條件。

27歲時曾受邀加入世界著名醫藥研發公司艾伯維(AbbVie),擔任高級科學家,廖礦標放棄國外高薪工作,加入廣州生物島實驗室,現於廣州國家實驗室從事人工智能與化學交叉學科研究,他還參與創立廣州標智未來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專注於AI與化學融合,利用數據驅動技術推動化學領域創新。

當地完整的產業鏈、多元的創新平台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廖礦標的公司提供了科技人才發展的全方位支撐,使其獲益匪淺。「我們開發了一系列智能設備,幫助科學家進行化學研究,這些設備已成功應用於北大、中科大、復旦等頂尖高校的實驗室。」廖礦標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也已經進入美國和新加坡市場,客戶反饋積極,甚至有國際科研團隊專程到廣東考察這些創新產品。

業界專家認為,隻有把人的發展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實現地方高質量發展。

廣深港人才政策

廣州

▶一次性安家費,境內博士:提供10萬元安家費,國(境)外引進博士:提供20萬元安家費

▶購車補貼,符合條件的博士和博士後能以競價方式獲得廣州市中小客車指標,並申請相應的購車補貼

▶廣州人才綠卡,隨遷子女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享受與本市戶籍居民同等的待遇,包括入學和報考公辦學校的權益

▶港澳創科企業補貼政策·發展目標獎勵:

•實現「小升規」給予10萬元

•實現「規改股」給予20萬元

•實現「股上市」給予50萬元

▶獨角獸企業:被認定的港澳青年企業可獲得10萬元一次性獎勵

▶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省級或國家級認定的港澳青年企業可獲得20萬元或50萬元獎勵

深圳

▶創業投資支持政策

▶稅收優惠與資金獎勵

▶青年人才匯聚項目(「青才匯」)

▶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

▶柔性引才政策

▶鵬城英才計劃,每兩年選拔一次,面向全球引進頂尖人才

▶鵬程計劃:大鵬新區的科技人才評聘政策,鼓勵用人主體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科技領域引進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並給予最高180萬元獎勵

▶孔雀計劃:側重於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子女教育保障等優惠政策

香港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推動STEM教育,「傑出創科學人計劃」

▶「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

▶推進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

▶吸引國際初創加速器落戶香港,推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撥款1.8億元以1(政府):2(機構)的配對比例,資助上限為3000萬元

▶「研究人才庫」計劃,申請資助聘用的科研人才累積總獲批數由22年的約10500宗增加至2027年的18500宗

▶「創科實習計劃」將實習人數由22年的3000人增至27年的5000人

▶擴大研究資助,推出新一輪15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

▶加大創科產業投資,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優化「創科創投基金」,發揮港投公司「耐心資本」力量
上一篇:人民故事-第一期《飞天》
下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最強大腦」領軍 百萬高才列陣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