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吾城吾歌」灣區民謠夜來襲 多方言民謠歌唱嶺南情懷

探索田園教育實踐 電商平台捐贈農耕博物館

发布时间: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在新建的多多農耕博物館中,孩子們正了解農耕工具。(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永愛)「第一名,56秒!」操場一角的「責任地」裏,一場移栽秧苗的比賽正熱火朝天的舉行,參賽隊員都是小學生,最快的小組只用時56秒,就完成了三株秧苗的栽種。這是鄂州市碧石渡鎮黃土咀小學開啟的一場田園教育實踐:全校7個班的學生們,分別參與300平方米太空種子種植基地、2700平方米的種植園及果園的打理。
 

多多農耕博物館中擺放着傳統農耕的老物件。(受訪者供圖)

       近日,電商平台拼多多發起的「與你種春天」田園公益活動也走進了黃土咀小學。期間,孩子們聆聽華中農大師生帶來的精彩「農課」,在拼多多捐贈的「農耕博物館」,認識農作物種子,風車、犁、獨輪車等傳統農具,看到不同世界的人們對自然的探索,對農耕的思考,和對田園的眷戀。「田園」與「農業」的意義,變得愈加豐滿。
 
       種地成為搶手的學生遊戲

       2022年夏天,皮春霞被調到黃土咀小學當校長。這曾是她學習長大的地方,多年後歸來,她的身份變了,不變的是對這片土地的愛。看到老舊的教學樓和遍地雜草,皮春霞帶着學校老師,幹了上任第一件「大事」:把操場邊、圍牆下的空地整理出來,邀請家長一起翻了地,又在一些會種地的老教師的帶領下,和孩子們一起種上了玉米、油菜、紅薯等農作物。隨後,學校又在鄂州市科協的幫助下創建了現在的太空種子種植基地。
 

黃土咀小學的太空種子基地,每塊地都由一個年級認領。(受訪者供圖)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想要給孩子們找個教室外面的地方撒撒歡,鍛煉鍛煉身體,順便培養一下勞動的意識,再認識認識農作物。」皮春霞的「田園教育實踐」自此開始。如今,全校每個班級都分配了近140平方米的「責任田」,還需要管理4至5棵胡柚樹、1棵枇杷樹、1棵石榴樹、1棵柑橘樹。

       學生們也很給皮校長「面子」,「一聽到要去地裏,就興奮得不行」。播種季,學生們可以自己決定種什麼蔬菜,然後一起播種或栽秧。每天早晨,師生們會自發地去地裏看看,順手澆個水、除個草,掛果時再細心數一數收成。這些細碎的活兒甚至成了孩子們之間搶手的遊戲。六年級同學王靜說,她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班級的地裏看看,要不要拔草澆水——去晚了,就會發現這些工作已經被其他同學搶先做掉了。甚至在課間,也有「心痒痒」的學生,會跑去探望一下「自家」的菜地。

       如何讓一代代人更加了解腳下的土地,學着關心糧食和蔬菜,如何讓農業更加令人嚮往,這是「田園」的意義,也是「教育」的課題。在皮春霞看來,黃土咀小學的田園教育,在於因地制宜與順勢而為,以田園為載體,實現家校社的良性聯動,讓學生得到一個更健康的身心、更完整的童年:「對我們來說,『田園教育』並不是一個很高很大的理念,相反,我們希望從實際出發,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農耕博物館裏展示的植物種子,孩子們好奇地一一識別。(受訪者供圖)

       合力探索田園教育實踐2.0

       近年來,拼多多積極履新社會責任,反哺三農,大力支持鄉村教育及基礎設施建設。去年7月,拼多多為張家口市崇禮區第一實驗小學捐贈24萬元,用於建設航天衛星實驗室,培養孩子們對航天知識的興趣。2022年11月,拼多多捐贈張家口崇禮區西灣子小學62萬元,用於建設學校輪滑場,發展校園體育運動。2021年11月,拼多多還為湖南省瀏陽市小河鄉捐贈100萬元,在當地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實現孩子們用天文望遠鏡看星星的願望。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付新華在給孩子們進行螢火蟲科普。(受訪者供圖)

       在黃土咀小學的智慧教室裏,華中農業大學的「螢火蟲教授」付新華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關於螢火蟲的科普課。同樣來自華中農業大學「三田創新工作室」的講師們,則給孩子們帶去了量身定製的農業課程。

       而在拼多多捐贈的「農耕博物館」備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不僅能在這裏閱讀大量與自然、田園有關的書籍繪本,還可以學習辨別各種農作物種子、昆蟲標本,以及風車、犁、獨輪車等傳統農具。這些「10後」的鄉村孩子一遍聆聽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一邊通過自然科普書籍來認知不同世界的人們對於自然和農業探索與思考。
上一篇: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
下一篇: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来了!开幕式10月19日香港举行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