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吾城吾歌」灣區民謠夜來襲 多方言民謠歌唱嶺南情懷

Chengdu CATANIA's Tower 2 Debuts Globally: A 222-Meter-High Sky Residence Redefining Global Luxury Living.

3家國際創科機構 落戶河套深圳園區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汇
 

大公報 記者 胡永愛)「非常方便!不到1小時就能從深圳公司到香港科學園,為我們日常科研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一間生物科企的人員如是說。深圳河兩岸,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深圳產業完備度高,科創合作優勢互補,河套合作區發揮平台通道作用,打造大灣區推進國際科技合作的樞紐。8月5日,河套首班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從深圳園區出發,途經「一號通道」,半小時左右抵達香港科學園,成為深港科創合作持續擴大的註腳。

8日上午,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一周年之際,三家國際科技創新機構在深圳園區集中揭牌,規劃提及的「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目標,正一步步落實。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屬國家級綜合領域成果轉化平台,將聚焦生物醫藥與高性能材料領域。專家指出,此次揭牌將在國家層面技術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河套力量。

自一年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以來,河套合作區向打造「世界級的科研樞紐」的發展目標奮進。圖為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新華社)

聚焦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領域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提出支持「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毗鄰的深方科創園區」建設,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合作區」。2023年8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深圳園區發展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條件下建設。在深港聯動下,河套合作區「跨小河,開先河」,掃除制約科創協同的各種障礙,推動與國際規則機制「軟聯通」,要素高效「擺渡」,技術順暢「過河」,「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通過「科匯通」試點業務,越來越多科研機構拿到香港轉入的境外科研經費,破解科研資金跨境難題。經過「一號通道」直達香港,「白名單」科研機構人員便捷穿梭於深港兩地辦公室。上車點位於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那裏是內地首個由港方主導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聚集着50多家港企和機構,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每周3天,該院多名香港團隊成員來到深圳園區,圍繞車聯網技術等開展測試。

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入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深耕基礎研究。

立足河套,面向全球。港澳及國際科技創新要素加速向河套合作區聚集。8日,在深圳園區集中揭牌的三家國際科技創新機構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領域,涵蓋央企、高校、龍頭企業聯合發起的研究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轉化平台(詳見表)。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致力於打造具備全球視野、國際領先的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平台。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廣州揭牌成立,是國家重點布局建設的三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國際總部則是廣東省、深圳市在河套科技創新合作區聯合部署的國家級綜合領域成果轉化平台,依託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建設,將聚焦生物醫藥與高性能材料領域,布局一批醫工深度融合創新項目、高性能材料技術與裝備創新項目及配套公共服務平台。

活動現場,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華潤生命健康研究院簽約,共建科研平台,賦能重大疾病機制研究、創新藥物研發與臨床精準醫療。

 

科創集聚效應 香港須從變化中抓住機遇

在劇烈變動的世界,香港要立於不敗之地,關鍵在於主動作為,從變化中抓住機遇,積極識變、應變、求變,聚焦發展開創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獨特力量。德勤中國副主席施能自認為,香港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可選擇醫藥器械相關賽道。他說:「香港醫療系統已經得到國際認可的加持,可以更有效地應用和發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指出,在《規劃》發布一周年節點,這些國家級機構、龍頭企業把實驗室、研究院設立在深圳園區,將吸引更多企業和機構入駐,形成科創集聚效應。河套合作區要建設成世界級科研樞紐,香港園區必須參與進來。香港高校具有較強勁的轉化需求,河套香港園區首批大樓將於今年底陸續落成,兩個園區未來可加強聯繫,攜手引進更多國際科研機構。

 

專家解讀|研建雙總部 北都新機遇

《規劃》發布一周年之際,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取得多個標誌性進展。「很多進展均與港人港企息息相關,未來一定會帶動新田科技城為代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表示,隨着《規劃》中涉及的項目與政策逐步落地,「我們欣喜地看到香港各界對河套合作區的認識越來越多,有利於未來兩地推進合作。」

5日,河套深港跨境巴士首班乘客抵達香港科學園。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今年年底,香港園區的大樓建成只是第一步,兩地需要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空間廣寬。」謝來風指出,內地企業雙總部機制應建立起來,「我們要走向國際,也需要兩地布局。」

謝來風分析,入駐機構必然將河套合作區作為一個支點,再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科學城等平台進行聯動。「此次三個機構的揭牌發布,必然對大灣區其他城市帶來極大利好。」

熱評|深港科創 接軌國際

深港40餘載緊密合作,攜手書寫改革開放精彩篇章,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不僅是深港合作結晶,也必將成為深港攜手奮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縱觀歷史上三大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的發展,這些灣區背靠海港,城市群之間通過資金、信息、人員和貿易相互連接。正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一周年,回望過去一年,深圳園區發展均與香港息息相關: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並引入50多家香港科創機構、企業;「e站通」引進香港「智方便」團隊、香港工聯會,為港企、港人提供300餘項政府服務和商業服務「一站式」辦理……

如今,河套深圳園區已設立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發現、化合物光芯片等4家中試平台,正籌建高頻大功率模組三維封裝、新型光電材料與成像器件等中試平台,加快實現重點產業領域中試能力全覆蓋。隨着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首批三棟大樓於年底逐步落成,「一區兩園」往來與合作加速,「2035年深港兩園協同創新,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居於全球領先地位」的目標,將從藍圖逐步變成現實。

上一篇:深港大咖聚河套 共話「一區兩園」發展新篇章
下一篇:系列片《艺术的纽带》第八集《巨建伟》即将播出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