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吾城吾歌」灣區民謠夜來襲 多方言民謠歌唱嶺南情懷

Chengdu CATANIA's Tower 2 Debuts Globally: A 222-Meter-High Sky Residence Redefining Global Luxury Living.

打造“天空之城” 大湾区有何“雄心”?

发布时间:   来源: 南方网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在全球率先布局低空经济,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目标成为“最具备低空经济综合示范的城市”。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一跃成为“新风口”,热度居高不下,国内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相继发布了产业规划。7月初,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低空经济相关会议,出台系列举措;目前珠三角九城中,广深珠惠中5座城市已发布市级层面的文件规划。竞逐“天空之城”,已呈“百舸争流”。

视角放大,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巨大,拥有广州深圳两座三万亿体量的国际化城市。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大湾区如何出招?

布局

低空经济博弈,大湾区抢“先手棋”

此次深圳的会议,释放出一系列低空经济发展的强信号和新目标:一是提出加快打造“四大中心”,即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给中心。

二是全球率先布局“低空大脑”,会上发布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先锋版,该系统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研发建设,是针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痛点问题,先行发布的系统功能子集。

三是加快部署低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探索5G-A通感一体能力、北斗高精度定位、毫米波等先进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开展低空飞行气象监测试点建设。

跳出大湾区,国内其他城市虽不具备深圳那么强的产业链优势,却也不乏竞争“天空之城”的雄心。

纵观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可以大致划出“三个圈”: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这三个地方都有产业政策、产业家底和市场基础,正催生数座“天空之城”。

长三角地区其航空产业基础雄厚,加之依托中国商飞等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优势,机电产业集群基本集中于此。

珠三角地区电子产业链密集,依托消费级无人机和电动汽车产业链优势,有望复制新能源车领域的成功发展路径。

成渝地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划设协同管理空域和低空目视飞行通道,积极创新试飞审批模式。

棋盘内逐鹿群雄并起,怎么抢万亿级蛋糕?

目前广东已经出台了省级层面的规划,《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了3年内3000亿元规模低空经济产业的目标。

而在地市层面,深圳起步早,行动迅速,是全国第一个为低空经济立法的城市,2022年底出台实施方案,2023年底推出行动措施。广州紧随深圳,今年5月实施方案,同步启动相关条例立法工作;7月推出支持城市低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步推出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

从全省层面到广深珠等重点城市,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大湾区力争先机,抢下先手。

乘势

产业万亿赛道,应用场景定胜负

业内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最缺成熟、能高频运用的场景。要做到贴合大众生活日常,真正有用户愿意可持续使用和付费。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规模化试验的应用场景有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广州近期发布了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12个应用场景,其中低空经济方面包括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务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6个应用场景,前景让人期待。

场景搭台,产业唱戏。若要把蛋糕做出万亿级规模,还离不开产业链的谋划。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基础产业。

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天空之城”的重要支撑。在大湾区,广深两座城市已有多处布局。

在深圳,龙岗区投用国内首个“低空大脑”,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在龙岗低空智能融合测试基地率先试点应用;坪山区启用深圳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能满足各类无人机、eVTOL测试飞行对空域、飞行高度、保密等要求;盐田区建有全国首个UAM城市空中交通融合运行综合保障基地;宝安区落地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

今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将在政策、资金、项目上获得更大保障。

广州的布局力度也很大,打造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并启动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到2027年,广州将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设施,具体包括增城的1个跑道型通用机场,珠江新城、广州南站等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以及覆盖全市11个区100个常态化的起降点。

但场景开拓并非易事,新场景需要当地政府的补贴支持。

同样是小型无人机低空货运航线,深圳、苏州和武汉给予每条新开航线的奖励金额定在了20万元。苏州还在这基础上,每增加5000架次再追加10万元奖励,次年以前一年的架次为基础,每家企业每年度奖励上限可达500万元。广州则发布政策,对于开通并取得主管部门审批,起终点至少一个在广州市并实施常态化运营的低空货运应用场景航线,单条航线年度最高补助50万元。补贴力度超过众多城市,体现了广州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

竞逐

适航关键技术,头部企业谋突围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出了特斯拉、“蔚小理”等赢家,如今在政策加持、场景增多的低空经济跑道,谁能率先突围?

在无人机领域,经过20多年的积累,深圳以大疆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商和无人机领域的领航企业,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产值更是占到全国六成左右。广州有极飞科技、电子五所、华科尔等多家致力于检测、农业、工业、物流、消防、表演和外挂系统的重点企业,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eVTOL是低空飞行器另一分支,处于新“风口”。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向也可看出这一趋势。

记者梳理国内主要eVTOL厂商背景资料发现,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在2020年前后,融资轮次在A或A+轮,规模在数千万至1亿美元不等。

大湾区企业表现亮眼,小鹏汇天在2021年10月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亿航智能于2019年12月12日在美国上市,迄今为止共获得近2亿美元总融资。此外,上海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兰特,合肥零重力,珠海御风未来,成都沃飞长空等eVTOL制造企业均进入“亿元俱乐部”。

从地域分布上看,广州、深圳已聚集了一批低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在低空飞行行业领先的运营服务商,两地企业数均超过4000家,位居全国一二。

在装备制造上,广州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集团3家长期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深圳引进德国百合花、峰飞航空等国内外电动垂直起降领军企业落地。

中信海直、东部通航作为应用层企业,已经具备了传统服务领域的强运营优势,也具备新兴消费市场的运营能力,用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有望激活大湾区低空消费市场。

飞行汽车飞起来了,但“能飞多远”却仍是个持续性研究问题。

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看来,飞行汽车要想实现快速发展,载荷航程智能驾驶和适航安全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新能源动力技术,高安全、高可靠、全天候的智能驾驶平台技术,以及安全高效、云网融合、路空一体的三维智慧交通技术是三大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而大湾区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方面都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突围,竞逐“天空之城”,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City Fly”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吴冠霖

策划:何山
 
上一篇:灣區舉辦「顛覆性創新挑戰營」 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下一篇:中國航展11月珠海揭幕  首闢「無人系統演示區」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