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灣區生態環保與系統治理智庫報告發布 倡建粵港澳協作機制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匯網

廣東林業部門開展的自然攝影作品展示。(大公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高端學術研討會」主會場今天(7日)在廣州開幕,期間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智庫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建議,探索設立「大灣區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灣區生態環境大數據實驗室、生態系統修復重點實驗室;同時建立「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協作機制」,打造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力爭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智庫報告》在廣州發布。(大公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 攝)

    建議探索設立「大灣區綠色發展基金」

    《報告》指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面臨6大問題和挑戰,並提出了推進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的8條政策建議。其中,「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編製中長期規劃,率先探索建立起一套可考核可監督的生態文明目標評價指標體系。」《報告》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發展示範區」,為中國及「一帶一路」提供綠色清潔低碳技術產品與服務輸出。

    同時,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模式,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試行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報告》認為,要探索設立「大灣區綠色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新能源、生態農業、綠色建築、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無廢城市」建設等綠色產業發展,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建立健全財政激勵機制。
廣東林業部門組織生態環境考察等活動。(大公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 攝)

    倡建灣區「生態環境大數據實驗室」

    「制定前瞻性的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探索實施大灣區碳排放總量控制。」《報告》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先鋒城市群」、「應對氣候變化試點示範基地」;同時,謀劃實施一批生態環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系統修復重點實驗室、生態環境大數據實驗室、「大灣區海洋命運共同體示範基地」、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研發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設高標準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

    在粵港澳大灣區還可打造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先行示範區」,在率先實現空氣質量達標的基礎上,利用大灣區銜接「國際空氣質量體系」的優勢,積極探索中國大氣環境治理的新目標新標準。同時,完善創新粵港澳三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機制、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合作體系,優化大灣區空氣監測網絡。

    宜設粵港澳生態環保聯合協作機制

    《報告》還建議,建立「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協作機制」,探索組建粵港澳三地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和合作平台。其中,建立並完善粵港澳三地災害會商、信息互通、協同處置機制;探索建立「大灣區生態環境監測聯盟」,推進重點領域生態環境監測、污染排放等標準統一,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的數據共享。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中國林學會主辦,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科協等單位支持。中國林學會理事長、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致辭,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金涌、王浩、蔣劍春,中國科學院於貴瑞等5位院士分別以《無人農場》、《碳達峰碳中和與顛覆性創新》、《水生態系統「量-質-域-流-生」全要素保護修復理論與關鍵技術》、《高效利用生物質資源 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陸地生態系統增匯關鍵技術與示範》為題作大會主旨報告。

    此外,23位知名專家做專題報告,專家學者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等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和前瞻性對策建議,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集智獻策。
上一篇:漁護署署理助理署長葉彥:粵港攜手保護跨境沿岸濕地
下一篇:85個港澳台項目晉級2021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半決賽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