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霜降

廣東21城「運動人設」大公開!快來看你家鄉代表什麼運動

华南首个!肇庆惊现陨石坑

28 nations and regions, 200 players unite in China's Zhuhai for football and friendship

解锁“5蚊”一只大熊猫!广州动物园新大熊猫馆正式开放

15,947 Drones! Shenzhen drone show breaks Guinness World Record again, staging fireworks with tech magic

泉州申遗成功 列入世遗名录

发布时间:   来源: 泉州晚报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福建第5项世界遗产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7月25日,福建福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福建第5项世界遗产。
从2001年正式启动申遗工作,到2021年一朝圆梦,泉州的申遗之路走了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在去年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延期至今年,应了闽南俗谚说的“好酒沉瓮底”——这是中国向本届大会申报的唯一项目,泉州系列遗产备受关注。如今,好梦成真,世界遗产名录里再添一抹瑰丽。
       专家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世界遗产委员会依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所规定的标准,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包括“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内,福建共有5项世界遗产,其他4项为武夷山、福建土楼、鼓浪屿、泰宁丹霞。
       (泉州晚报 蔡紫旻 殷斯麒 孙灿芬)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遗产点简介及对整体价值的支撑

 
       第一组:制度保障+城市结构
       01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九日山祈风石刻(成冬冬拍摄)
 
       02 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设置于1087年,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市舶司遗址(王俊拍摄)
 
        03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是进入城市南部商业区的交通要道,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

       04 天后宫
       天后宫是宋元时期起源于泉州本地的海神妈祖的祭祀建筑,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


天后殿(陈英杰拍摄)
 
       05 真武庙
       真武庙是宋元时期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其所承载的海神信仰是宋元时期商人群体从事海洋贸易的重要精神寄托,体现了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第二组 多元社群+城市结构
       06 南外宗正司遗址

       南外宗正司是1130年以来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的管理机构,遗址所代表的宋代皇族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

       07 泉州府文庙及学宫
       泉州府文庙及学宫是儒家祭祀场所和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是包括政治要人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筑群的高规制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08 开元寺
       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高规制的建筑、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同时,与寺院关联的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具有重要贡献。


开元寺大雄宝殿(成冬冬拍摄)
 
       09 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岩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体现了泉州港口依托农业帝国的独特历史文脉,也反映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的繁荣成就。

       10 清净寺
       清净寺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证。见证了活跃在泉州的外国族群的文化、宗教和生活传统,也见证了宋元泉州的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


清净寺(陈英杰拍摄)
 
       11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7世纪来到泉州的两位伊斯兰教圣徒的墓地。墓地于1322年进行了修缮,与清净寺共同见证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


伊斯兰教圣墓全景(成冬冬拍摄)
 
       12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史迹,显现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成冬冬拍摄)
 
       第三组 商品产地
       13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磁灶窑址(成冬冬拍摄)
 
       14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德化窑在发展过程中创烧出独特的白瓷产品,展现了宋元泉州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也显示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本地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15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其所在的青阳村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它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展现了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同时显示出宋元泉州海洋贸易对泉州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组 运输网络
       16 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洛阳江入海口,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其建造技艺更是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17 安平桥
       安平桥是泉州与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桥长约2255米,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


安平桥东段镇风塔及雨亭(郑文桂拍摄)
 
       18 顺济桥遗址
       顺济桥遗址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加强了泉州城与南部平原丘陵和码头区的陆运联系。

       19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是泉州内港法石港的珍贵遗存,是城郊连接古城的水陆转运节点,现保存有文兴、美山两处宋元时期的码头及一处宋代古船遗址。

       20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是一处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码头,其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它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

       21 六胜塔
       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上,是石湖港的重要历史遗存,是商舶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并有护佑商旅的作用。


六胜塔全貌(郑文桂拍摄)
 
       22 万寿塔
       万寿塔位于泉州城东南方向20公里的宝盖山巅,这里控扼泉州湾与外海交界处,在此建塔锁水口以保平安。万寿塔既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
上一篇:香港各界捐赠1.2亿元助河南抗灾
下一篇:財庫局:港力建區內綠色金融樞紐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