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体育竞技频道ESTV将在韩国设立亚洲分公司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视频】澳门,原来你这么MACAU|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问答

翻开跨越百年的照片,看澳门成长印记

動畫帶你穿越25年,定格澳門回歸以來的難忘時刻!

Macao: A place with greatness in every corner

賞麥積山石窟 領略東方美學瑰寶

发布时间: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圖:學子們登上天水麥積山,欣賞山上石窟藝術。/實習記者朱奕臣攝

壁立千仞的麥積山石窟坐落於甘肅省天水市,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開鑿和修繕歷經十餘個王朝1600餘年,深刻體現了各時代塑像特點和藝術文化特色,是研究歷代建築風格和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遺產。2024年7月22日,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隴港兩地學子來到天水麥積山,跟隨一座座窟龕觸摸塑像藝術歷史脈絡,領略千年東方美學瑰寶。\實習記者 趙溪鈺、馮一笑、張瀟然

據了解,現為國家5A級景區的麥積山石窟與著名的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崗石窟齊名,共同構成了中國四大石窟的輝煌陣容。麥積山石窟燦若星群的壁畫和雕塑,工藝精湛、顏色鮮明,呈現出不同姿態,當中尤以北朝泥塑最為著名,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古代彩塑發展演變的過程,是研究雕塑史、美術史的重要資料,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目前,麥積山石窟存有窟龕兩百多個,各類造像三千九百餘件,壁畫九百七十多平方米。

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美學強調藝術作品要傳神、有氣韻,這往往通過線條和形體的動態表現來實現。「在麥積山石窟,抬頭望去,我們可以看到壁畫上的飛天圖案,她們的身姿曼妙,飄帶隨風飛揚,這些線條流暢且富有變化,展現出一種輕盈飄逸的動態美。」工作人員表示,無論是線條、色彩,還是結構,都體現了中國美學的和諧統一。

鐵絲為骨 體現宋代工匠巧思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絕倫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而在7000餘身泥塑造像中,133特窟中的釋迦牟尼會子造像異常精美絕倫。但是造像手部出現了一些破損,在斷裂的地方有着許多鐵絲。講解員楊詩雨解釋道:「這些鐵絲並不是修復人員後期修補,而是早早存在於造像中的。經過研究,這些鐵絲是當時的工匠在塑像時加入的。」

據悉,中國的冶鐵技術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而這組造像誕生於宋朝。據資料顯示,宋朝時,礦冶業較前朝有很大的發展,由於冶鐵技術的提升和鐵含量的增加,鐵質材料被廣泛應用於雕塑藝術中。楊詩雨表示,在手部加入鐵絲可以幫助造像抵抗外力的破壞,使得造像歷經幾百年的時間,手部動作依然清晰完整;同時,因為加入了鐵絲,手部動作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柔美,將觸未觸的動作將釋迦牟尼慈父的形象展現出來。

巧奪天工 細膩造像感動學子
香港樹仁大學學生李銳敏在遊覽過程中被窟內的鮮艷壁畫所吸引,「在攀爬這些蜿蜒曲折的棧道時,我不禁會被古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所折服。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造像是133特窟『釋迦會子』。當自然光線照射進來的時候,竟然可以看到佛祖眼中的淚水,那是一種慈父對未曾謀面孩子的關愛和歉意。這些複雜又細膩的情緒變化,純粹動人。」
文化根脈/羲皇故里尋根 探中華文明聖地
大公報 A14:內地2024-08-17

  圖:2024范長江行動甘肅行採訪團走訪天水伏羲廟。/記者郭濤攝

天水是絲綢之路重鎮,相傳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就在這裏誕生,因此天水也有「羲皇故里」的美譽。據介紹,位於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的天水伏羲廟,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建築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廟宇,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

走進伏羲廟,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伏羲廟的講解員告訴記者,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傳說他人首蛇身,德行高遠,創造的文明在華夏大地傳播開來,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歷史,每逢6月22日,天水都會隆重舉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活動,吸引全球無數華人前來尋根問祖。而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許多市民和遊客都會到伏羲廟「朝人宗」(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

「自從2022年參加過一次伏羲大典後,我就開始主動了解並經常跟身邊的人去分享伏羲文化。」顏女士是天水本地人,參加過兩次伏羲大典,對伏羲文化頗感興趣。她告訴記者,自己還記得當時從伏羲城門口一路往祭祀台走的時候,都是當地的非遺表演,比如羊皮鼓等等,只有在場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種凝重、莊嚴、敬仰。

「現場有很多來自港澳台的同胞,伏羲大典可能對他們來說更不一樣吧,跨越這麼長的距離,來到這裏,儀式也再不是簡單的儀式,更像是一種『朝覲』。」顏女士認為,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而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共祭伏羲,也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匯聚民族力量,增強中華兒女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的盛典。 實習記者李心月

民俗古風/穿越時空 流連明代書香門第

  圖:講解員為學子們介紹天水胡氏古民居。/實習記者馮一笑攝

「清風楊柳芊,院庭四合間。」漫步在甘肅天水胡氏古民居,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胡氏古民居又稱南北宅子,位於甘肅天水境內,是內地西北地區唯一現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從家族譜系的嚴密規整,到家居物品的應有盡有;從祝壽婚慶的豐富多彩,到彩繪雕刻的栩栩如生……藏身於城中胡氏古民居的天水民俗博物館,將這座古建築群的歷史娓娓道來。

天人合一哲學 融入家族祝福
「一進門便覺得器宇不凡。」香港學子李銳敏驚嘆道,「我還沒見過這麼大的照壁呢。」圍成的天井使天、地、建築融為一體,盡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雨水從瓦片滴答而下,為整個家族帶來福氣和好運。

胡氏一家屬於書香門第,其中明代官宦父子胡來縉和胡忻,被邑人譽為「父子鄉賢」。「他們家族的人都是學識淵博的人,這跟他們的家風有很大關係,我也要向他們學習。」甘肅學子何建奇說。

邁入屋內,抬頭向上,牡丹、仙鶴、博古紋等圖案繡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只讓人流連忘返。「站在房內,往左看是竹葉濃密,往右看是蠟梅覆雪,探出頭看是瓦當林立,足不出屋便能享受多重美景。」甘肅學子馬海亮在沉醉於古人鬼斧神工的同時,不禁發出羨慕的讚嘆聲。

在後花園的旁邊,矗立着一座繡樓。這處二層小閣樓是胡家女兒出閣前生活的地方,樣式在古代着實罕見,但背後的心酸故事卻讓人心如刀絞。「聽說古代的官家女兒們都會將腳裹為三寸金蓮,作為女性,想想她們經歷的疼痛就很難受。」香港學子李佳琳認為,這些所謂的安樂窩不過是精緻的枷鎖桎梏而已。

幾百年滄桑,胡氏建築依舊風雨不倒。豪放中不失細膩,對稱中不減靈巧。它就如陳釀一般愈品愈醇,歷久彌新。
實習記者陳曼

學子手記/天水麻辣燙 贏得食客心

  圖:學子們品嘗天水麻辣燙。/實習記者台海兵攝

「龍城」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優勢,天水似乎與傳統印象中的大西北不同。這裏草木繁盛、雨水充沛,被稱為「隴上江南」。

7月22日,參加2024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隴港學子們來到這裏。在活動途中,車經山林,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枝葉輕撫,溪水長流;陰雨連綿間,飄灑在窗扇上的雨滴都帶着一絲綠意。

車子一路前行,看着窗外的風景,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羅倩昕激動地表示:「第一次來天水,真的有改變我對祖國西部的想像,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有茫茫大山的壯觀,還有綠水青山的浪漫。」

學子們來到天水的第一站,選擇了頗負盛名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子們一路看過了78窟主尊坐佛的魁梧強健,44窟坐佛的慈悲寬憫,133窟9號龕弟子的笑意盈盈,135窟的佛容父心……

在絲路佛國,走竹林棧道,賞煙雨繚繞,看藝術瑰寶,這一刻,學子們深深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文化魅力。隨後,來自伏羲廟的宏闊幽深、胡氏故居的中式之美……無一不讓學子們流連忘返。

優秀文化 為城市帶來生命力

來自蘭州財經大學的種天儀是甘肅白銀人,她已經把天水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是第三次來天水了,作為甘肅本地人,我真心喜愛天水的文化與古蹟,正因為天水有優秀的文化,這個城市才有這般的生命力。」

一天的行程下來,終於到了學子們每天「最期待」的用餐時刻。香港都會大學的蔡喬恩看到一盆漾着紅油芝麻、綴以香菜葱花的麻辣燙端上來時,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聽說了好久天水麻辣燙的盛名,這次總算可以親自體驗一回啦。」

紅而不辣、香而不膩、色相俱全,本來還有些怕辣的港學子在品嘗了幾口之後,便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來自天水本地的同學介紹道:「麻辣燙裏的辣椒是本地的甘谷辣椒,味香而不辣,色鮮而不假。不僅如此,麥積花椒、定西土豆、定西寬粉這些特色美食一定都可以贏得每一位食客的心。」 實習記者趙子涵
上一篇:中國薯都 見證一顆土豆的「進階」路
下一篇:“月满中秋侨韵福田”福田区侨联举办弘扬嘉庚精神暨2024中秋联谊主题活动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